今年以来,我们对宏观趋势的定义认为是“供给拉动型”复苏——生产端的诸多指标均强于需求指标,尤其是内需指标。但在持续的供给大于需求之后,供需分化之下其持续性最终会面临一个十字路口,到底是“强供给”被“弱需求”拖下水,还是“弱需求”出现修复带来“供需两旺”的正向循环?从大类资产价格表现来看,答案似乎是前者:二季度中后期,诸多大宗商品开始交易“供需双弱”下的“衰退逻辑”(当然这其中有海外影响),股指期货也出现持续的下行。
作为下半年第一份发布的综合性经济数据,从7月31日公布的PMI数据来看,整体上,已连续第三个月低于荣枯线;结构上,生产虽然好于需求并勉强维持在荣枯线之上,但生产已连续第三个月环比跌幅大于新订单——的确出现了弱需求之下,生产的强势最终被反噬的结果。因此再回头看近两个月大类资产的表现,似乎聪明的市场提前price in了当下“供需双弱”的宏观逻辑变化。
但是,7月31日股指的长阳,似乎又在预示着“新的未来”:边际上,7 30政治局会议已明确更强调稳增长,叠加近两周央行多次降息的动作,新一轮政策宽松的可能性的确在增加。市场的拉升也反映市场开始预期宏观逻辑可能从“供需双弱”转向“供需修复”。的确在大的化债周期下,政策面一旦对需求侧更加重视,无论是地产、商品消费还是服务消费,均将带来宏观预期和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考虑到近两个月的下跌后部分资产处于相对低位,风险资产阶段性的博弈机会在增加。
不过,我们依然强调,政策面虽然边际上更强调稳增长,但也并非走老路,这也是我们7月30日专题报告《政治局会议中的变与不变》强调的政策“不变”的部分。因此短期影响资产行情的驱动在线配资门户,可能受政策落地力度、进度影响,但中期所面临的经济转型、脱虚向实、地产下行、化债周期的影响,也依然需要持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