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炒股平台配资_股票实盘配资平台有哪些_实盘配资平台

合法股票配资公司 全面落实风险减量管理 推进财产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8-15 12:38    点击次数:104

  风险减量服务是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合法股票配资公司,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积极作用。2023年1月,监管部门印发《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引领行业风险减量管理和服务进入新阶段。太平财险作为金融央企中国太平的财险子公司,围绕风险减量服务,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和数据收集,重点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研究创新推进风险减量管理的方向路径。

  推进风险减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总量的增加,社会风险结构日趋复杂,各种灾害事故造成损失的数量和金额呈上升趋势,保险业在保障生产生活、服务社会治理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跳出风险转移、价值补偿的传统风险等量管理模式,主动介入保险服务全生命周期,分析预测生产、管理及操作全流程风险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风险减量服务。

  (一)推进风险减量管理是服务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保险作为社会风险治理的重要制度和平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融入国家灾害治理和社会风险保障体系,把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稳定作为推进风险减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减少风险隐患、降低风险损害,提高经济运行质效,履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责任。

  (二)推进风险减量管理是保险业发挥风险管理职能的题中之义。保险的基本职能是风险分散和经济补偿,派生职能是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风险减量是其发挥风险管理功能的关键。保险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保险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对保险标的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的书面建议。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其对保险标的的安全应尽责任的,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保险人为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经被保险人同意,可以采取安全预防措施”,为保险业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消防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为生产经营单位引入商业保险机制进行风险管理建立了制度保障。

  (三)推进风险减量管理是保险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我国财险业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位,提升经营效率、服务水平日益成为行业追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总量的增加,社会风险结构日趋复杂,各种灾害事故造成损失的数量和金额呈上升趋势,保险业在保障生产生活、服务社会治理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跳出风险转移、价值补偿的传统风险等量管理模式,主动介入保险服务全生命周期,分析预测生产、管理及操作全流程风险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风险减量服务。《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对风险减量管理和服务进行顶层设计,内涵极大丰富,范围充分扩展,在保险业开展风险减量制度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23年全国财产保险监管工作会议部署开展“保险增量、风险减量”行动,进一步引领行业风险减量管理打开新局面。

  (四)推进风险减量管理是财险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之举。首先,有利于提升服务水平。通过风险减量管理,促进财险主体从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从经营保单转向经营客户,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一揽子风险保障方案和综合服务体系,提高保险消费者的获得感、安全感,实现保险人、被保险人和社会的多方共赢。其次,有利于提升经营质效。通过风险减量管理,减少事故发生,减轻危害程度,以更低的代价降低整个社会的风险和损失,进而带动保险主体降低赔付成本,推动保险主体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回归保险本源。另外,有利于提升保险增量。通过风险减量管理,将不可保的风险转化为可保风险,培育壮大新兴业务市场,推动风险减量与保险增量的良性互动和循环促进。

  推进风险减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行业通过组建专业风险管理与服务队伍、建立专门风险管理部门等方式,提高风险减量管理效率和水平。同时,针对特定风险领域,行业日渐倾向借助监测机构、评估机构、培训机构等,提供差异化风险减量服务。

  近年来,太平财险积极开展风险减量管理,围绕灾害事故事前防险、事中减损、事后救险,不断探索控降社会风险、保险风险的方法路径,防灾、减灾、救灾等风险管理职能不断彰显。

  (一)风险减量管理和服务日益主动。风险查勘管理与服务日常化。行业普遍对风险较高的新保大项目、台风易发区域新保项目、高风险续保项目等企财险业务提供现场风险查勘与风险管理服务,协助客户加强风险隐患识别、评价、管控与消除。2022年至今,太平财险共向6300余家客户或标的提供相应服务,对270余家客户出具防灾防损建议书。

  “两防”风险排查与服务常态化。每年夏、冬两季开展防汛、防火专项风险排查与防灾防损服务成为“标准动作”。2022年,太平财险累计向3439家客户提供风险排查服务,发现风险隐患499项,出具防灾防损建议书429份,持续跟进隐患整改。

  重点客户防灾防损服务制度化。对保费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的大客户,分级建立重点客户服务制度,提供全面风险查勘和个性化风险管理服务。2022年至今,太平财险向100余家大客户提供防灾防损现场查勘,电气设备、消防、防雷等检测及安全培训等服务,参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太平财险向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提供从安全设备摆放到生产设施拆装、从安全培训到物流线路评估等系列风险管理服务,受到客户充分肯定。

  (二)抢险救援日趋高效。大面积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发生后,行业快速启动绿色理赔通道和抢险救援机制,协助客户有效降低保险事故损失。2022年“9·5”四川泸定地震发生后,太平财险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总、分公司组建服务专班,当地分支机构成立抢险救灾突击队,联合深入震区开展理赔服务和灾后重建指导,帮助客户努力把损失减至最低。2022年7月湖北旱灾期间,太平调度全系统力量,组建专门服务队伍,抽调20台查勘车投入紧急救援,排查企业客户200家次,发送预警信息1022条次,投入防灾服务资金65.8万元,捐赠抽水泵等抗旱设备,预估减少农业损失700万元。

  (三)专业赋能不断加强。自用队伍赋能。行业通过组建专业风险管理与服务队伍、建立专门风险管理部门等方式,提高风险减量管理效率和水平。太平财险建立总公司风控人员和核保人、分公司核保人和风控人员、一线业务人员协同贯通的风险减量管理队伍。针对新兴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太平财险风险管理队伍协助福建乾动海上粮仓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建造过程定期检测、标的拖航全程陪护,并跨区域抽调有海上作业经验的风险管理人员赴福州“乾动1号”养殖船现场风险查勘。

  借助第三方赋能。针对特定风险领域,行业日渐倾向借助监测机构、评估机构、培训机构等,提供差异化风险减量服务。2022年,太平财险委托64家第三方事故预防服务机构,为1.2万家客户提供风险减量服务2.8万次,其中,隐患排查1.7万次,风险辨识/评价6781次,安全培训3048次,应急演练501次。委托保险经纪公司,太平财险协助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开展国际车企管理方法及参数对比,助力客户加强风险管理。

  (四)风控模式加快创新。基于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和枢纽地位,行业积极融入社会治理,探索“保险+服务”的风险减量管理的新模式。针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煤矿矿点分散、露天煤矿居多、事故易发等特点,太平财险作为安全生产责任险统保方,创新提出“保险+科技+风险管理”模式,被盟能源局采纳,搭建政府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煤矿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公司、第三方专家等多方参与的信息平台,开展安全生产制度建设、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检查、应急预案编制、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线上+线下”安全培训等,事故率显著下降,其中2021年和2023年上半年实现零事故。

  (五)科技含量持续提高。随着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科技创新与风险管理结合日益紧密,推动风险减量人防、技防的有机统一。太平财险上线自然气象灾害系统自动预警功能,与气象系统实时对接,自动生成并向灾害区域客户、公司服务人员提供灾害预警,2022年累计发送预警信息22.9万次,其中暴雨预警15.4万次、暴风预警4500次、暴雪预警1000次,并通过系统线下方式推送风险提示1.6万次。同时,太平财险扩展“E农保”管理服务功能,通过地理信息采集、卫星遥感辅助、AI识别等技术,辅助农业防灾减灾、农户预警自救,2022年实现移动端验标39万户、查勘3.8万单。

  推进风险减量管理遇到的困难

  目前,财险业在企财险、工程险、货运险、农业保险等领域积累了经验,其他领域的风险减量管理规律研究还需加强。如科技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等技术和数据存在较高行业壁垒,科技创新成果具有潜在不确定性,导致保险业对科技企业风险减量服务存在“先天不足”。

  (一)风险趋于多元且复杂。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呈多发态势,2021年、2022年连续发生河南郑州极端暴雨灾害、广东暴雨灾害、大面积高温旱灾等。新业态、新技术涌现下,风险结构日趋复杂。目前,财险业在企财险、工程险、货运险、农业保险等领域积累了经验,其他领域的风险减量管理规律研究还需加强。如科技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等技术和数据存在较高行业壁垒,科技创新成果具有潜在不确定性,导致保险业对科技企业风险减量服务存在“先天不足”。“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方兴未艾,养殖平台多采取全天候无人值守、实时远程监控等管理方式,尚没有规范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风险评估模型还不成熟,保险业服务新兴海洋渔业发展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

  (二)数据积累不能满足需要。推进风险减量管理依赖自然灾害、事故风险数据支撑,以便系统、完整分析灾害事故成因和规律,结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监管措施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方法手段,增强风险减量管理能力。目前,行业缺乏理赔数据分析和风险事故发展规律研究的数据积累和共享,尚无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标准,保险主体之间信息不互通,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已有损失数据支持风险减量工作开展。如自然灾害尤其是台风、地震、洪水巨灾风险数据,国家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相关数据,火灾等安全生产事故承保、理赔数据,无法在保险业内共享和应用。

  (三)专业风险减量管理人才缺乏。保险业缺乏具有专业背景的风险管理与产品开发人才,专业队伍有待扩大,市场上相关专业人才较少,第三方机构能满足保险服务要求、可有效提供精细化差异化服务的人员有限,随着风险减量管理内容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宽,对细分领域的差异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风险减量管理专业知识框架体系还未形成,需投入大量精力加强研究、深入实务,理论与实践结合完善风险减量管理体系。

  (四)中小保险主体资金投入有限。全面加强风险减量管理,需加大成本投入,对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管理提出挑战和考验。头部主体较充裕的费用资源投入系统、设施等软硬件建设,中小保险主体在资金投入方面压力较大,只能对部分重点客户和项目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专业服务,导致服务覆盖面不足,且无法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

  (五)科技应用水平亟待提高。目前,保险业风险减量管理仍较多关注于传统的风险隐患现场排查、设备设施检测、安全教育培训等,科技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互联网、智慧工程基础设施嵌入风险监控模块等科技创新和推广,有很大探索和提升空间。

  推进太平财险风险减量管理的思考及举措

  逐步培育既熟知业务范围、又了解不同行业标准和技术风控的专业人才,分级建立专兼职风险减量服务团队,广泛开展日常培训和经验交流,提升风险减量服务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借助第三方延伸服务链条,密切与监测机构、评估机构、培训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合作,丰富服务供给来源,并将服务延伸至客户所在行业上下游产业,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方案或解决方案。

  (一)拓展风险减量管理广度和深度。积极向客户提供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监测预警、教育培训、救灾减损等服务,纵深推进风险减量管理。强化重点防险。加强保前风险管理,提供现场风险查勘与风险管理服务。集中开展夏季防汛、冬季防火专项服务。积极参与公共安全治理,配合政府部门等开展安全生产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食品安全责任险、巨灾保险等领域事故预防服务。加大安全生产责任险“保险+科技+风险管理”模式推广、复制力度。积极探索、创新绿色保险、气候保险、网络安全保险、信创产业保险、新能源保险等新产业、新业态风险减量服务有效模式。推进险中减损。快速提供突发公共事件、重大保险事故等大灾救援,帮扶救灾减少大面积农业灾害损失,强化客户保险责任灾害事故的及时止损、有效减损。整合社会专业力量提供车险救援服务,向出险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道路救援。深化标准服务。升级“太平好服务标准体系”,不断细化、提升、创新灾害预警、现场风险评估、第三方防灾减损等客户标准服务。

  (二)创新科技赋能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第二代智能风险GIS系统,实现对地震、水灾、火灾等风险网格化管理及灾害高发区域标的空间化管理,构建风险减量服务的长效机制。建立可链接“政府-保司-第三方服务机构-承保企业”的风险减量服务管理平台,构建企业风险评估模型,实现风险减量服务全过程管理。加快保险科技与风险减量管理的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科技手段,创新应用物联网、红外热成像、智慧安防等技术帮助重点客户建立一体化防灾网络,推动人防、技防的有机统一,助力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推进航运水险数智化项目,上线船舶信息查询平台,实现承保船舶及货运标的轨迹、资料、气象、运输在线查询,赋能水险风险减量管控,开发船舶强风、大浪、台风预警功能。进一步扩展“E农保”功能,实现移动打点采集地块数据,上线无保单验标、无案件查勘、在线报案、离线查勘验标等功能。建立跨行业技术、数据交流合作机制。密切第三方机构合作,探索建立产学研融合机制,研究联合成立风险减量实验室等,加强理论研究、数据共享、系统共建、技术互通等协同,探索建立业务风险数据库,夯实风险减量服务基础。

  (三)全面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培育既熟知业务范围、又了解不同行业标准和技术风控的专业人才,分级建立专兼职风险减量服务团队,广泛开展日常培训和经验交流,提升风险减量服务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鼓励风险减量服务人员取得消防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工程建造师、化工安全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等资格证书,并逐步纳入员工专业资格考试管理,享受相关考试待遇。借助第三方延伸服务链条,密切与监测机构、评估机构、培训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合作,丰富服务供给来源,并将服务延伸至客户所在行业上下游产业,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方案或解决方案。

  财险业推进风险减量管理的建议

  应通过加强与应急、消防等部门跨界合作,共享数据,打造风险评估模型,并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在风险减量管理中的运用,针对高风险区域和设施提供设备可靠性、用电安全、防火防爆等风险预警服务,建立“大数据+保险”保前预防、保中控制风险管理模式,为高风险客户提供风险保障合法股票配资公司,扩大保险覆盖面,实现保险增量。

  (一)推动大灾数据共享。建立行业重大灾害数据共享平台,同时,对接天气、应急、消防等部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建立台风、地震、洪水等重大灾害数据采集、分析标准,构建完整、规范的损失数据模型,提高总结分析灾害损失原理、过程、结果准确性,打牢风险减量管理基础。

  (二)建立行业风险减量管理专家库。通过保险主体举荐等方式,建立涵盖工程险、财产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等业务和轨道交通、电业、钢铁、建筑施工等领域的风险减量管理专家库,遇到大面积自然灾害、重大事故,迅速集合专家人才开展专业、高效的风险减量管理服务。

  (三)推行风险减量预防费模式。根据《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等制度以及各地政府相关规定,组织推广安全生产责任险,建立了按保费比例提取费用开展事故预防的模式,较好保障了风险减量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推进。应逐步扩大该模式适用险种和领域,并加大列支、使用监督检查,为风险减量管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四)加大风险减量助推保险增量的力度。目前,诸如家具、造纸、纺织等业务高风险行业,保险主体无法全部承保,导致部分客户不能完全通过保险实现风险转移。应通过加强与应急、消防等部门跨界合作,共享数据,打造风险评估模型,并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在风险减量管理中的运用,针对高风险区域和设施提供设备可靠性、用电安全、防火防爆等风险预警服务,建立“大数据+保险”保前预防、保中控制风险管理模式,为高风险客户提供风险保障,扩大保险覆盖面,实现保险增量。



友情链接: